分类: 代码

  • javascript多线程?

    写不出什么有深度的文章,仅当笔记吧。

    几行代码:
    <script type=”text/javascript”>
     <!–
      while(!window.loaded){
      //alert(‘loading’);
      }
      //alert(‘loaded’);
     –>
    </script>

    上述代码与常用的window.onload=function(){}理论上会实现一样效果,等待页面加载完成后执行后续操作。然而实际的运行过程中,这种方法会导致浏览器暂停响应或假死,不知你是否有遇到过在gmail加载数据过程中,偶尔也会有短暂的假死(使用buzz时尤为明显),无法对用户行为作出响应,也说明了js语言并不具备多线程的处理机制。

    也许为了弥补单线程环境中的不足,javascript引入了诸如onclick()、onmouseover()、setTimeOut(),setInterval(),ajax异步请求处理函数等回调机制,回调机制类同操作系统中的中断响应,在发生异步事件时,CPU暂停执行当前程序转向其它的相应事件处理程序,待处理完毕后又返回到原来被中断处继续执行或调度新的执行过程。回调机制则利用了“延时中断”,js引擎在“预处理”回调函数时,加入一个延时中断信号,待触发回调函数时回到中断处执行。

    模拟出来的多线程:
    <script type=”text/javascript”>
    <!–
    function threadA(){
    //do something
    }
    function threadA(){
    //do something
    }
    setInterval(threadA,100);
    setInterval(threadB,100);
    –>
    </script>

    上述代码使用setInterval()函数,设置一个足够短的时间片间隔,模拟出轮换执行的两个”线程”threadA,threadB,虽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线程,却可以达到两个“线程”交替执行的效果。(如jsthread,一个允许JavaScript进行多线程编程的库)

    以上大概就是自己一直把js多线程搞混的原因吧,虽然还是懵懂状态,但多少对其机制有了进一步了解,js很强大但也比较难掌握,有误解的地方还希望高手指正。

  • IxEdit-简化Web交互开发的JavaScript库

    IxEdit是一个为简化Web交互开发而设计的一个js库,基于jQuery&UI库,用它可以快速敏捷的实现很多时下比较主流的交互效果,操作简便。

    在使用它之前确认你的浏览器已经安装Google Gear,或者使用了Google Chrome作为默认浏览器。IxEdit目前放出的是beta版,使用上基本问题不大,生成的代码足够简洁,同时你还可以自行对代码进行优化。

    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:

    1.官方的用户手册 UserGuide(英文):

    2.阿一前辈的视频教程(推荐)。

  • 纯静态与伪静态的实现

        一,先看一下伪静态实现方法:
        有两种,第一种也是推荐的一种,就是在服务器端配置URL Rewrite,如果你用的apache请确认你的已经加载了rewrite模块,在http.conf中将#LoadModule rewrite_module modules/mod_rewrite前面的#去掉即可(国内部分空间商已提供支持,国外基本上都支持),之后你只需在站点根目录加入自定义好的.htaccess即可,要想拥有个性化的URL,你还需要掌握正则表达式的运用。还有,提醒一下用张宴学长APMServ的用户,之前在本地调试一直不成功,原因是在http.conf文件中,当前的虚拟主机的AllowOverride默认为none导致的,将其修改为all即可,同时allow from也最好设为all.
    形如:

    <Directory “X:/www/htdocs”>     
     Options FollowSymLinks IncludesNOEXEC Indexes
     DirectoryIndex index.html index.htm default.htm index.php default.php index.cgi default.cgi index.shtml
     AllowOverride None
     Order Deny,Allow
     Allow from all
    </Directory>

         第二种实现伪静态的方法就是在PHP文件内部用$_SERVER函数获取处理QUERY_STRING,关于$_SERVER函数的应用,这里有比较详细的介绍。获得QUERY_STRING后,应用PHP自带的串操作函数解析即可,过程比较简单不再赘述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一下相关资料

         二,生成纯静态HTML文件:
         纯静态的HTML有效的提高的站点的安全性,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负荷,速度上也有一定的飞跃,唯一的缺陷是就是占用服务器的硬盘空间,就目前来说,时间比空间更宝贵,国内大型站点基本上都采用的这种方法。
       实现原理:提取缓冲区的数据写入指定文件中,当然这是个HTML的文件。主要利用ob函数,过程比较简单。ob_start()函数,打开输出缓冲区,利用ob_get_contents 获取内部缓冲区内容,将内容写入文件,关闭缓冲区。

    以下是一段简单示例(只做示例,不适合实际应用):

    <?php
       /**
         * 生成HTML静态页面
         * @param    $pram:传入id;$type:读取的php页面类型
         * @return     结果
       */
    ob_start();
    include “File.class.php”;   //自定义文件类
    $pram=intval($_GET[‘id’]);
    if(!isset($pram))
    $pram=1;
    include(‘read.php’);//假设读取数据流来自read.php
    $content=ob_get_contents();
    ob_end_clean();
    $filename=”YOURPATH/NAME.htm”;
    if($name=toHtml($filename,$content)){
        echo ‘The HTML file <b>’.$name.'</b> create success!<br />’;
        echo ‘Take a look! <a href=’.$name.’ target=”_blank”> Click Here</a><br />’;
    }
    else {
        echo ‘HTML file create failed!’;
    }
    /**
     * 生成静态HTML的函数
     * @param    $filename:路径+文件名,$content:写入内容
     * @since     2009.08.03
     * @access   public
     */
    function toHtml($filename,$content)
    {
       $f=new fileClass();
       if (!file_exists($filename)) {
            $f->createFile($filename);
         }
     if($f->writeinFile($filename,$content)) { 
         return $filename;
     }
         return false;
    } // end func

    ?>

    基本原理就是这样了,大家可以根据需求自行修改。
    两种方法有个共同点,都是为了讨好搜索引擎,毋庸置疑良好的搜索引擎优化会给你的站点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    方法介绍到此,希望它们能对你有所帮助。